一、高端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居民收入增长和地产挤出效应的减弱推动中国全社会大范围的消费升级,具体呈现为从“吃饱穿暖”的传统消费向“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新兴消费转移,同时需求由产品向服务的切换意愿也相当强烈。
15-16 年地产繁荣期后,国内迎来又一次消费升级,居民消费意愿显著加强,具体体现在三点:(1)消费对整体 GDP 的贡献由 2014 年的 50.2%,提升至 2017 年的 58.8%。(2)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由 2014 年的 39.3%上升至 2017 年 41.4%,商品消费支出占比则下降至 35.8%,服务性支出上升成为趋势。(3)衡量消费升级的关键性指标:恩格尔系数,由 2014 年度的 37%下降至 2017 年 29.3%,城镇居民逐步步入富裕阶段。
消费对整体 GDP 贡献比例提升 (万亿元, %)
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大幅超越商品支出(%)
消费升级的关键指标:恩格尔系数 2015 年后显著下降(%)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加强,医疗保健消费升级趋势渐明。代表性指标有:(1)消费分配中,医疗保健类消费占比逐年提升,医疗保健支出增速赶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医疗保健中的可选消费品,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 阿胶、生长激素、新型疫苗等价齐升明显。(3)医疗保健CPI领跑其他CPI指标 。
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赶超可支配收入增长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赶超可支配收入增长
健康服务行业区域消费集中度分析
健康产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产业仍处于初创阶段。在发达国家,比重超过15%,而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发展空间巨大。同时在产业结构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全面均衡的产业细分,而我国健康产业细分严重失衡,除医疗及医疗用品外其他细分产业均尚处开发初期,巨大潜力尚待全面发掘。健康产业将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加速发展,预测在2020年将达到10万亿规模,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美国健康产业结构
中国健康产业结构
医疗保健CPI领涨全行业,消费升级外叠加价值回归因素。相比其他消费品类,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具有信息不对称性更强、安全需求高涨、需求随老龄化程度加速而加速等突出特点,体现在消费上的表现就是可持续性极强、品牌效应明显和价格敏感度较低等特点。
16 年以来医疗保健 CPI 领跑全行业(%, 截至2018.04)
截至 2018.04医疗服务与中西成药 CPI 均呈趋势上涨
来源于: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